发热,尤其是高热对小儿机体有着很大的影响,可使小儿心脏搏动加快,代谢增加,耗氧量也直线上升,还可使大脑过度兴奋,产生烦躁、惊厥,也可过度抑制引起昏睡、昏迷,还可使消化道消化液分泌减少,消化酶活力降低,胃肠运动减慢,而致食欲不振、腹胀、便秘等现象出现。所以当小儿发热时,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与护理:
(1)定时测量体温。要定时测量发热小儿的体温,一般每4小时测一次。如40℃以上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及其他特别情况时,须1~2小时测量一次。若给退热处理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,可在1小时后测体温,以观察体温动态。如发现体温明显下降,又有大量出汗、软弱无力等现象时,大多由于退热过度引起虚脱。此时,应注意给小儿保暖,多饮热开水,必要时需到医院静脉补液。如连续2周以上发热时,需定时(一般早、中、晚各测一次)测量体温,并做好记录,供医生参考。此外尚需仔细观察有无其他症状,如咳嗽、呕吐、腹泻等。
(2)注意居室环境。应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但应避免穿堂风直接吹,也不要过多加被、穿衣,以免影响散热,引起体温再度升高而发生惊厥。
(3)注意调节饮食。发热期间尽量给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,少吃或尽量不吃油腻食品和含糖量较高的食品,尤其是婴幼儿更不要轻易改变饮食,或者添加新的辅助食品,以免不适应而引起消化不良。但蔬菜汤、水果、水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应适当补充。
(4)注意休息、减少活动。小儿发热,尤其是高热,体内消耗较大,所以要注意休息,酌情减少活动,避免剧烈运动。
(5)多饮开水、避免失水。高热时因体内的水分随热而散发,尤其是服退热药后发汗过多,也会使体内水分损失。所以应多饮温开水并加少量食盐,既可补充水分,又使小便增多,促进体温下降。
(6)适时降温。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功能之一。因此,不必对所有发热都给予对症处理。当高热对机体可能有不良影响或曾有高热惊厥史者,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。一般38℃左右的发热,小儿精神良好,无其他异常症状,可不必理会。但如超过38℃,且持续不退热,须作降温处理。
物理降温:可将冷毛巾稍绞干,敷于前额部,定时更换,此法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;用30%酒精涂擦腋下、腹股沟及额部、颈部,避免擦胸腹部。酒精擦浴对婴幼儿降温效果较好(但有时只能使皮肤表面降温,肛温仍较高)。
药物降温:在医生指导下,服用适合小儿服用的退热药。
服用退热药,如高热不退,6个小时后可重复使用退热药物。要注意剂量,以防过量后引起虚脱。